乾嘉时期,汉学大兴,在恽寿平开宗立派百年之后,汤氏家族画家接过了他的旗帜,并一步步将恽氏没骨法发挥到了极致,无论其艺术成就还是艺术影响力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。汤氏画家首善汤贻汾,是清代后期画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。他擅山水,亦能花卉松柳,与同时代杭州的著名画家戴熙并称“汤戴”。他妻子董婉贞及三子二女均喜书擅画,长子汤绶名以墨梅、山水见长;次子汤懋名擅写生,花卉蔬果俱佳;三女汤嘉名精白描人物、花卉;四子汤禄名工仕女擅花卉。他们均为当时名家,学之者甚众,形成了汤氏流派。今天为大家介绍和共同欣赏的是清末民国时期,汤贻汾的曾孙辈画家汤涤。
汤涤,为清代名画家汤贻汾之曾孙,禄名嫡孙。长须飘拂,蔼然有仙者风,取《左传》中“于思于思,花甲复耒”之句,号双于道人。字定之,小字丁子,号乐孙,亦号太平湖客、双于道人、琴隐后人,室名画梅楼、茗闲堂。
自小受家庭影响而工书擅画,随母读书受书法,年未弱冠而书画皆通。民国初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书画研究会导师、北平艺专教授,门人甚多,誉满京华。1933年春定居上海,京剧名家梅兰芳、程砚秋曾从其学画。
汤涤的作品很多,大都以创作为主,他的花卉受汤禄名写意画的影响,以小写意创作为特长,题材广泛而水平很高,兼作没骨写意花卉。通过这幅《梅菊》便可从中一探究竟。画作规格:36㎝*99㎝;款识:葵末;钤印:定之书画。画中随意而为的梅枝与菊茎,表现了其扎实的线条功夫。浓墨、淡墨相互参差点染,使浓淡线条富有内涵,真正体现了汤涤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笔墨功底。而用笔、用墨之痛快淋漓,更显示出他是一位能工能写、绘画修养较全面的画家。
他的其他存世作品中《仙芝图》扇面可谓他没骨花卉画的精品,画面上水仙、灵芝、灵璧石,俱用色彩刻画,构图严谨,用笔爽辣,黑、白、灰,点、线、面,相互搭配,衬托一丝不苟,从中可看出汤涤高超的画艺。汤涤也偶作人物,形象生动。而他的山水画则是师法元人,他的《寿山图》,空亭平湖,遥山数峰,画境空寂,似有恽寿平山水画中追求的高逸遗风。他的《听松图》更是体现出元人崇尚的空灵简洁之美。所绘内容为高雅幽静的山谷间,高士于亭台内观瀑听松。此画以平远法落笔,画长松三五株,挺立溪岸。构图既有紧凑亦有空旷,远处披擦,淡墨渲染,富有神韵,凸显了观瀑听松的闲逸情调。
纵观汤氏家族历史,人才辈出,在书画上更是代代传承,新意迭出,形成了其以诗、书、画传家,而且是一代胜似一代的少有典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