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。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、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。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,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,特制定本纲要。(教育部)
最近,书思在教育部《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》中看到一些国家关于书法初级学习的指导意见,里面对我们书法学习有些建设性意义,书思与大家一道分享:
1面向全体,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
识字写字,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,是终身学习的基础。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。?解读:这是国家关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角度,让汉字继续在实用中发挥艺术美感,让三千年汉字文化代代相传。
2硬笔与毛笔兼修,实用与审美相辅
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。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,还要渗透美感教育,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。?解读:对于中小学生(其实对于大量书法爱好者也是如此),实用是学习书法的主要目的之一,实用性也是对传统书法意义的传承。教育部此点谈到毛笔的审美,对于硬笔书法的学习的作用,值得关注。
3遵循书写规范,关注个性体验
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,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、感悟和个性化表现。?解读:这应该是书法教育中关于共性与个性的官方意见。只是简单的10个字,所指出的却几乎是书法之最高境界(风格表现)。不过所谓"个性体验",对于初学者而言,应该是一种个人想法的表现,才所谓"体验"吧。
4加强技能训练,提高文化素养
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,不断提高书写水平。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,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,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。?解读:基本上来说,教育部这份文件和普通书法学习意义相当。比如对于文化素养的要求。汉字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,书法学习对于正在进行文化学习的中小学生而言,是相得益彰的好事。